「林貞粿行」創立於1964年,販售蘿蔔糕、芋頭糕、芋粿巧等米食起家,第一代老闆林貞從大稻埕的小攤車起家,後來轉作批發。林貞粿行過去的店址就位在現今台北延三商圈一帶,這裡曾有「粿仔街」的稱號,鼎盛時期,至少有三、四十家的粿行,熱鬧程度可見一斑,但隨著現代人飲食習慣改變,越來越少人會到傳統市場購買,因此二代接手後逐步轉型,從B2B改為B2C的銷售模式,並開啟電商通路的發展。
「林貞粿行」於2020年透過CYBERBIZ系統建立品牌官網,致力打造「創新台灣傳統米食」的品牌形象,透過CYBERBIZ多元的行銷工具,像是加價購、滿額贈,不僅讓電商業績成長翻倍,並且透過不斷優化的頁面和功能,營業額也逐年穩步提升。
在來米製作蘿蔔糕 家傳滋味清甜扎實
熱氣蒸騰,煙霧裊裊,林貞粿行的工廠裡,一籠籠的蘿蔔糕、油蔥粿正炊蒸著,蓄勢待發準備出爐。另一頭,師傅們抓緊時間,把浸泡過的在來米倒入磨米機,研磨成米漿,不用現成的在來米粉,這是第一代老闆林貞,始終堅持的傳統做法。只用兩年以上的在來米來製作,米經過陳放,水分減少,質地變得較硬,更適合用來製作米食。
在來米洗淨,泡水數小時軟化後才能磨成米漿,接下來將熱水沖進米漿,這個「糊化」的步驟,相當考驗師傅的功力,冷、熱水的比例,是蘿蔔糕成型的關鍵。第三代的林凡凱提到:「80度、90度、100度的水,沖起來的狀況都不一樣,熱水的溫度和水量,關係到蘿蔔糕的稠度,稠度又會影響最後蘿蔔糕內餡能不能分布均勻,所以這個步驟非常重要。」
沖好的米漿,拌入刨好的蘿蔔絲,選用台灣在地產的蘿蔔,香氣特別濃郁,經過蒸籠的炊蒸洗禮,白嫩細緻的蘿蔔糕散發淡淡清香,惹人垂涎,煎到金黃恰恰,外層微微香酥,內餡扎實,還能嚐到一絲一絲的鮮甜蘿蔔絲,用料非常實在。
傳統粿行面臨都更 二代堅守招牌
1964年創立的林貞粿行,第一代老闆林貞從大稻埕的小攤車起家,後來轉作批發,雙北很多傳統市場裡賣的蘿蔔糕、芋頭糕、芋粿巧等米食,都出自林貞粿行。過去台北大同區延平北路三段、迪化街二段一帶,因為鄰近淡水河,灌溉方便、地勢平坦,居民多半以稻作維生,進而研發出各項米食產品,因此有「粿仔街」的稱號,全盛時期,三、四十家的米食工廠,炊煙裊裊蒸米食的景象隨處可見,但是隨著日常飲食習慣改變,粿仔街漸漸沒落,米食店一家一家拉下鐵門,但林貞粿行仍舊堅守著招牌。
直到幾年前,面臨都更必須拆遷,第二代的林裕強、林家慶也面臨考驗,要將店面收起來?還是另擴新廠重新出發?新工廠的廠址、投入成本、客源會不會流失等這些問題都得考量,經過一番討論後,兄弟倆決定傳承樸實米香,讓家傳滋味延續下去。
後來覓址到新北市新莊設立新廠,並以符合食品製造業的標準,將硬體設備更新調整,工法則維持傳統手藝,製作油蔥粿,先鋪上一層米漿,蒸熟後再撒上油蔥,鋪米漿再蒸熟,反覆疊加七層,不像坊間的油蔥粿只有上層有油蔥,林家的油蔥粿一切開來,層層都有油蔥,不嫌麻煩的製作工序,只為了堅持傳統家傳口味。
建立官網定位品牌 創新台灣傳統米食
第二代林裕強曾在外頭闖蕩二十多年,從電子業基層做起,一路當上廠長,因為爸爸和媽媽的身體相繼出現狀況,便決定和弟弟一起接手家業。正當批發販售站穩腳步後,林裕強卻發現客戶數增加,客單價卻下降,評估可能和各類超市的興起,再加上會上傳統市場採購的人口逐年下滑,讓他開始思索新的出路,於是決定從原本經營批發的B2B轉向B2C的銷售模式,也就是對一般民眾進行銷售,他並把在美國做景觀設計的兒子林凡凱找回來,著手建立林貞粿行的品牌形象,拓展電商通路。
第三代的林凡凱以「創新台灣傳統米食」作為林貞粿行的品牌定位,建立品牌形象的第一步,他們從電商官網開始。林凡凱說:「官網是一個很好的媒介讓消費者看到我們,他可以藉官網瞭解我們的品牌,瞭解我們做的事情,進而購買或是送禮。」
至於該如何建立品牌官網?林裕強父子倆曾評估過自架網站,也考慮過不同的電商平台,但最後選擇CYBERBIZ架設「林貞粿行」的品牌官網。林凡凱提及原因:「CYBERBIZ的業務能即時回覆,也很專業的協助我們所提出的問題,所以後來選擇CYBERBIZ。」
運用CYBERBIZ多元行銷工具 業績翻倍賺
林凡凱也提到,CYBERBIZ彈性的操作介面,使用起來相當方便,他說明:「首頁的模板化調整非常好用,不像以前許多網站只有幾個選項可以選,CYBERBIZ能按照你想要呈現的方式,不論是置入圖片、影片或是媒體報導都可以,在設置首頁上非常彈性。」藉由CYBERBIZ多元的行銷組合,也為業績帶來穩定成長,運用「加價購」,例如消費滿500元加價99元,就能獲得蘿蔔糕,不僅能提高客單價,也能減少庫存的壓力。
另外,「滿額贈」更能拉高營業額,像是非節慶的平均客單價是1,100元,節慶平均客單價落在1,300元,因此免運門檻可以設在1300元,為了再拉高客單價,買滿1,600元則加贈芋頭糕的活動,或是消費滿2,500元再送保冷袋,讓原本只買到2,300元的顧客,就會再多買一條蘿蔔糕湊到2,500元,營業額因此顯著提升,與去年業績相比,電商成長兩倍以上!林凡凱補充:「CYBERBIZ不論是客服還是業務,都持續協助我們如何優化頁面和功能,有任何我們所需要的東西都會儘快補齊。」
從事食品電商,食物好吃是基本,但是對於陌生沒有吃過的消費者來說,圖文視覺格外重要,才能說服消費者在品牌官網下單購買。林凡凱對自家產品都有設定不同的拍攝和呈現方式,像是年糕要有牽絲的感覺,蘿蔔糕得用筷子夾著,煎得金黃油亮才能吸引人,林凡凱從每次的拍攝經驗學習成長,他坦言,翻新手法拍攝的年糕圖片,點閱率從3%提升到6%,從數字就能看到明顯變化,可見圖文內容吸睛的影響力。

數位轉型 老粿行的新挑戰
其實,傳產推動數位轉型,可沒那麼容易!面對的難題猶如排山倒海而來,從製程到包裝都得改變,製作蘿蔔糕從整床蒸製變成倒入小模具裡,後續才好進行真空包裝,減少菌數。許多老師傅和員工也要重新教育,人事間的溝通與磨合同樣花費不少心力。另外,市售多數的蘿蔔糕為了延長效期,會進行二次殺菌,也讓風味因此降低。林貞粿行的米食品主打不添加色素和防腐劑,為了保持最好的味道,林貞粿行不採用二次殺菌,就是希望客人能在期限內嚐到最純粹的米香滋味。
第三代接手 開創蘿蔔糕新口味
林凡凱從小看著長輩們對做粿的堅持,他期盼讓更多年輕人看見米食的魅力,喚醒對米食的喜愛,秉持「創新台灣傳統米食」的精神,他也研發出多樣的創意口味,例如「XO雙鮮蘿蔔糕」,爆量使用櫻花蝦鋪滿整個糕底,豪邁加入大量珠貝,搭配鹹香的XO醬,海味與辛香氣息融為一體,滋味鮮香,交織出一場美妙的海洋交響曲。或是將香醇麻油結合Q彈猴頭菇的「麻油猴菇蘿蔔糕」,一口咬下,口感飽滿豐盈。西式的奶油蘑菇也能與中式蘿蔔糕來個完美的中西合併,「奶油蘑菇蘿蔔糕」選用鴻禧菇、美白菇和蘑菇融合濃郁奶香,合奏出豐富的菇菇三重奏,香濃而不膩口,賦予傳統米食嶄新面貌。

成立線下門市 拓展年輕客源
為了與傳統市場做出區隔,林凡凱與設計友人將包裝走向簡單清新,通常傳統包裝會有大塊的亮皮或是燙金,他們改以柔和簡約的色調,盼將米食走進年輕人的心裡。除了從包裝著手,他還在店鋪舊址開設實體店面,一方面提供自取服務,另一方面則販售米食創意餐點,現煎蘿蔔糕搭配獨門沾醬,讓顧客吃到現點現做的美味,加上供應蛋糕、甜點,宛如一間新潮的咖啡廳,以提升林貞粿行的品牌知名度與黏著度。「我們想讓年輕一代的人也開始食用米食品,像是蘿蔔糕、芋粿巧等等,我們覺得建立店面是吸引年輕人最簡單的一個方式」,林凡凱說。

林凡凱也將目光放得長遠,未來他將開發即食粥,只要熱水沖泡就能立即享用,符合現代人的飲食需求。不只致力推廣米食,產品開發也不遺餘力,今年他推出新的醬料品牌,「極鮮櫻花蝦XO醬」,為飯桌上的必備辣醬,不論沾附蘿蔔糕或是拌飯、拌麵都很適合,預計之後再出2到3款新口味醬料。「林貞粿行」讓米食不再侷限,與時俱進反而開創出更多可能,也讓老粿行有了新生命。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