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與數據成為零售業的新語言,市場的競爭版圖正悄然改寫。流量成為構成商業生態的重要資產,然而,隨著消費行為碎片化、決策歷程拉長,品牌若仍停留在「導流思維」,勢必被市場邊緣化。
新零售的挑戰,不只是要更快獲客,而是要懂得讓每一次互動都能轉化為長期價值,從「流量競爭」走向「生態共贏」,企業唯有重組數據、整合場域,才能打造出能自我循環的商業模式。2025年,零售不再只是通路之戰,而是一場跨產業、跨技術的生態圈整合競賽。
日前,智慧新零售整合專家CYBERBIZ與《商業周刊》攜手舉辦2025【再造商業版圖:從流量競爭到生態圈共贏】零售高峰論壇,會中產官學各界專家齊聚,包含健康醫療、金融科技、電信企業代表,以及台北市長蔣萬安也親自出席,與民間產業一同聚焦在零售轉型的迫切性。
台北市長蔣萬安:以AI為引擎,打造智慧零售新城市
開場致詞中,台北市長蔣萬安指出,零售業近年受疫情、國際貿易及氣候等挑戰衝擊,但人工智慧的興起正帶來全新契機,AI 不僅改變了消費行為,更重塑了商業模式。台北市政府已積極布局AI應用與數位治理,為企業轉型建立堅實後盾。
北市府作為全台經濟實力與消費動能最強的城市,2024年整體營利事業營業額高達18.6兆元,成長7.6%,展現強勁韌性。面對科技快速發展,北市府率先訂定「人工智慧作業指引」,推動AI應用於公共服務,並與產學界合作研擬建立大型語言模型,更編列了5年10億的計劃經費,鼓勵公部門、民間及新創團隊技術合作。
蔣萬安強調,政府將持續完善基礎建設與資源投入,攜手業界共創新局,讓台北成為引領新零售轉型的典範城市。
流量紅利消退,零售業進入「生態圈競局」時代
緊接著商周創新長兼總主筆劉佩修在引言致詞中表示,全球政經情勢動盪、不確定性升高,使消費趨勢明顯轉向保守。根據統計,台灣零售年增率微幅下滑至 -1.62%,顯示市場進入結構調整階段。隨著「流量紅利」退潮、電商滲透率成長放緩,過去以「導流量」為核心的成長模式,正面臨轉型關鍵期。
她指出,台灣電商滲透率僅約為中、韓市場的一半,2025年上半年國內電商龍頭更出現上市以來首度營收衰退、淨利年減 23.6%,反映出市場動能明顯趨緩。同時,跨境電商持續加碼投入資金、積極搶市,使台灣零售市場競局再度被改寫。
「零售業正全面走向『生態圈競局』,」劉佩修強調。面對跨境巨頭進場、龍頭企業跨業整合與併購潮崛起,中小品牌唯有跳脫單一通路與短期流量思維,重新定義合作關係與價值鏈角色,才能在新一輪競爭中站穩腳步。

CYBERBIZ蘇基明:重組流量思維,打造新零售的「共贏商業版圖」
「台灣內需市場規模有限,是產業共同面臨的挑戰。」CYBERBIZ創辦人暨執行長蘇基明開門見山揭示,面對人口減少與市場飽和,零售業必須跳脫舊有框架,尋找新成長動能。他認為,電商雖仍具潛力,但競爭將更激烈,唯有「破圈」思維,才能在新局中突圍。
蘇基明提出CYBERBIZ的整體策略布局:從協助品牌建立自有數位資產、高效倉儲、POS線上線下整合,到串連MarTech夥伴資源,更要進一步建構跨界的合作生態圈,加速品牌全球佈局。這不只是平台的擴張,而是一場由內而外的商業版圖重塑。
他指出,零售邏輯從傳統的「貨—場—人」到以消費者為核心的「人—貨—場」,現在,更轉向打破制式框架,重組流量思維的彈性組合,而CYBERBIZ正扮演串連三者的關鍵橋樑。未來的競爭不僅限於流量多寡,而在於如何重新定義流量價值,從中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蘇基明進一步說明,品牌若能掌握第一方數據,即可自營自有數據資產;若能善用合作夥伴的第二方數據,則能擴大客群輪廓、觸及潛在消費者;再結合具量體的第三方數據,則可放大市場觸角,加速數據應用效率。
他以三種創新模式詮釋「重組流量思維」:其一,「趨近變現的第二方流量」,透過跨產業、跨服務流量串連,如與遠傳電信的「優雅樂活服務」合作,媒合電信用戶與品牌商品,拓展從3C、家電到生技保健、食品與IP商品的多層次商機;其二,則是由CYBERBIZ媒合零售品牌之間異業合作,媒合品牌的第一方精準流量,聯手打造Co-Brand私域流量池,讓品牌間共享精準會員數據;其三,批量放大第三方流量,用效率的方式,擴大流量接觸點,以「CYBERBIZ CHANNEL BRIDGE」多通路上架整合後勤物流,再搭配全新智能客服「CYBERBIZ CHAT BOX」,放大流量接觸與轉換效率。
「AI賦能不是選項,而是不可逆的現實。」蘇基明強調,AI的本質是「Data x Model」,誰能掌握更完整的數據與應用場景,誰就能定義下一階段的競爭力。CYBERBIZ將結合CHANNEL BRIDGE、CHAT BOX與EXPRESS三大新服務,與品牌共同打造跨藩籬、可複製、能共贏的智慧零售生態系。

台大陳縕儂:AI讓行銷更懂人心,零售進入「對話式推薦」新階段
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陳縕儂則指出,隨著機器學習與生成式AI的發展,零售業正邁向更智慧、更個人化的行銷時代。大型語言模型(LLM)讓過去單向、靜態的推薦系統,轉變為可即時互動的「對話式推薦」,不僅能掌握消費者的即時需求,也可在多輪互動中持續調整推薦結果。
她指出,AI甚至能結合MBTI等人格模型,模擬不同性格顧客的消費行為,預測行銷成功率,並自動歸納出最佳策略。這讓品牌不僅能提供客製化體驗,也能在數據與互動中更快學習、成長。
根據統計,62%的消費者希望收到個人化訊息,近半數體驗過客製化推薦的顧客,願意再次購買。陳縕儂強調,AI不只是工具,而是理解消費者語言的橋樑,將行銷推向更智慧、更貼近人心的新時代。

明基健康沈勝龍:打造「健康逆齡生態圈」,讓醫療零售更有溫度
面對人口老化與健康意識高漲的時代,醫療健康零售不再只是販售產品,而是一場關於「信任與關係」的再定義。佳世達集團 明基健康生活總經理沈勝龍指出,消費者在追求時尚與個性化的同時,也更關心如何讓生活更便利、更安心,這正是醫療零售創新的起點。
沈勝龍分析,目前醫療健康市場呈現兩大趨勢:其一是「主動健康管理」,其二是「健康專科化」。然而,醫療零售業的實體通路仍面臨挑戰,包括經營模式單一、客流下滑、成本上升與產品同質化等問題。要突破瓶頸,他認為關鍵在於重建消費者信任,以品質與專業為核心,而非價格戰。
他提出「健康逆齡生態圈」的願景,呼應世界衛生組織(WHO)倡導的「健康老化」理念:滿足需求、保持行動力、維持人際關係、持續學習與成長。未來,佳世達將以共享營運資源、數據洞察與流量導流為基礎,打造品牌間共創共好的平台,讓醫療零售不僅賣健康,更能傳遞「生活的溫度」。

遠傳電信胡德民:AI成為企業生死線,加速數位轉型勢在必行
「在AI還沒摧毀你的行業之前,你還有一點時間。」遠傳電信資訊長暨執行副總經理胡德民以一句警示開場,點出AI時代企業轉型的急迫性。胡德民認為,AI的挑戰不只是技術門檻,而是組織文化與決策速度的考驗。
他以電信與零售為例指出,兩者正在彼此啟發、加速融合。電信業的資料分析與連線能力,正在賦能零售產業的AI化轉型,催生出更精準的行銷推薦與智慧物流服務。遠傳電信更進一步投入創新實踐,推出全台首創的AI生成影音推薦片單,展示AI如何實際改變內容分發與使用者體驗。
胡德民強調,AI不是浪潮,而是企業競爭力的生死線。唯有真正讓AI融入營運決策,從資料思維、流程重構到服務創新全面落實,企業才能在變局中找到穩定成長的新路徑。

一卡通鄭鎧尹:從支付走向生態,共創永續流量新動能
一卡通總經理鄭鎧尹以「打造永續支付生態圈,驅動新零售的流量密碼」為題指出,支付早已不只是交易的終點,而是串起商業生態的起點。一卡通目前擁有710萬名會員、發行超過5300萬張卡,並串聯超過40家電支與銀行機構,成功打造從線下到線上、從政府到交通、從社群到繳費、從國內到跨境的多層生態圈,讓支付不再侷限於結帳,而能延伸出新的「流量循環」。
其中,旗下一卡通儲值卡及 iPASS MONEY兩大服務擁有 1830萬名實名制用戶,成為最具潛力的精準行銷入口。品牌可透過消費行為數據進行廣告投放與會員分眾,提升導流與轉化效率,真正實現「數據變現」。此外,一卡通還進一步以「一卡通綠點生態系」帶動永續消費。消費者使用一卡通支付大眾運輸、生活繳費、綠色消費或不定期行銷回饋可累積一卡通綠點,並可折抵交通、繳費及綠色消費等費用,為零售業創造新的增量市場。
鄭鎧尹強調,一卡通是全台唯一同時涵蓋交通搭乘、消費付款、生活繳費及好友轉帳等四大場域的金融科技公司,以永續發展策略建構的「一卡通綠點」綠色金融生態圈,未來也將與零售業攜手,共同打造跨產業、跨場域的商業服務生態系,從支付起點推動新零售價值鏈的全面升級及永續發展。

CYBERBIZ葉隆斌:一站式整合平台,賦能零售品牌即戰力
CYBERBIZ營運長葉隆斌以「一站式整合平台,賦能零售品牌即戰力」為題,揭示零售業邁向全通路整合與AI驅動的最新策略。他介紹2025年三大新服務之一的AI智能客服平台 CYBERBIZ CHAT BOX,不僅可整合官網、LINE、Facebook等多通路訊息,實現一站回覆,更具備AI自動生成建議回覆與自我學習優化功能,讓客服越用越聰明,回覆更精準。
而全通路管理助手 CYBERBIZ CHANNEL BRIDGE,結合PIM(產品資訊管理)與OMS(訂單管理)系統,能支援動態虛擬倉儲與多平台上架,協助品牌整合出貨流程、擴大銷售據點,全面提升營運效能。
第三項新服務CYBERBIZ EXPRESS則鎖定打通跨境商務的最後一哩,透過結合資訊流與物流,協助品牌精準掌握物流節點與時效,降低庫存壓力、加速全球市場佈局。
葉隆斌回顧,十年前CYBERBIZ率先串起商流、人流、金流、物流,改變台灣零售生態,如今進一步結合遠傳電信、一卡通、明基健康生活等跨界夥伴,持續以AI技術賦能,協助品牌完成從整合、綜效到智能化的全面升級,真正讓零售業「即戰即贏」。

焦點對談:從流量戰轉向生態共贏,零售業的下一步布局
在論壇壓軸的「焦點對談」中,來自不同產業背景的四位領導者,從流量策略、場域經營、支付創新到數據整合,共同探討零售業在AI時代的生態共贏之道。
蘇基明指出,當流量紅利消退、OMO(線上線下整合)成為標配,品牌要思考的已不只是如何導流,而是如何「換流」──與夥伴共享資源、交換流量,創造多贏。「零售的關鍵,不在於誰擁有最多流量,而是誰能提供更好的體驗,讓顧客願意留下來、願意在這裡花錢。」他強調,未來的零售競爭是「跨界、破圈」的戰爭,唯有專業分工與合作共創,才能形成真正的商業共榮。
沈勝龍認為,醫療與零售的融合,最終要回到「人」的洞察。從暢銷的時尚口罩到帶來幸福感的Hello Kitty護手霜,他強調:「人貨場的核心是人,要理解顧客的不便與期待,讓產品帶出溫度與連結。」他也提到,誰能掌握最後一哩路的物流與支付洞察,誰就能主導未來的零售戰場。
鄭鎧尹則指出,支付正成為串起產業價值的關鍵節點。一卡通串聯40多家銀行與電支機構,橫跨政府、交通與生活服務生態圈。「我們要做的不是交易,而是共贏的加值整合。」他提到,一卡通綠點生態系與ESG消費趨勢將帶來零售增量,而新的政策如TWQR與地方幣,也將重塑流量路徑。
遠傳電信副總經理蔡宏昌以電信業轉型為例,說明企業如何從「低頻服務」走向「高頻互動」。遠傳透過「心生活APP」整合集團內外的數據與服務,用戶數突破700萬,流量在三年內成長三倍,充分展現AI與整合帶來的成效。他表示,現階段最迫切的事,不是再蒐集更多數據,而是要從「流量經營」邁向「生態共贏」,透過跨界、跨域放大價值,創造更大的生態效益。
在結語中,蘇基明總結:「零售的未來不只是競爭,而是要破圈共創新商業版圖。」這場跨產業對談,正揭示了新一代智慧零售的關鍵契機──從流量競爭,邁向共贏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