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種思維,讓80%經營網路商店的人賺不到錢

這3種思維,讓80%經營網路商店的人賺不到錢

現在網路上有非常多的網路創業技巧、心法或秘笈,又或是一些你會在youtube看到的一些廣告教你網路開店日賺三千等等等的線上課程,我們不能果斷的說都沒有用,扣除掉那些靠PS修圖偽造數據的假大師之外,大部分的講師都是有實戰經驗的,只是為什麼這些實戰經驗你無法複製呢?並不是說這些講師在藏私,而是許多事情是無法複製的,就像是七八年前的FB廣告費便宜,你根本不用在乎經營品牌和會員,只要投FB廣告就可以洗到訂單,所以那時候根本就不會有人在乎如何營會員這件事情。但現在,如果你做電商不做再行銷不經營會員,基本上就是等死。而回過頭來講,為何你無法複製線上課程的老師成效呢?是因為我們無法完美的複製他們的環境和決策行為,這就像做實驗,只要變項越多,失敗的機率越高。但這並不是說這些課程並不重要或一文不值,而是我們必須去學習他們的思考方式,而不是複製他們的做法。

這個邏輯也可以用在我們閱讀成功人物傳記,也不會成為成功人物的這件事上,賈伯斯的傳記在他過世之後在亞馬遜賣了220萬本,但美國也沒有出現220萬個號稱下一個賈伯斯的人呀。因為我們很容易落入倖存者偏誤的陷阱,就像我們會說2006年的馬克.祖克伯拒絕雅虎的十億美金收購案是先見之明,卻又會嘲弄雅虎拒絕微軟的高額收購合約,這兩件事情在本質上都是相信自己公司會繼續壯大,而拒絕收購,但我們卻以後見之明去理解這些事情。

如果你想要向成功人物學習,我的建議是「成功的法門五花八門,失敗的原因千篇一律」,避免倖存者偏誤的方法就是不要只看成功的一面,而是要謹記那些是失敗的地雷,當我們避免失敗,就會更接近成功。而我歸納出了三大思考盲點,只要避開他們,就可以大大減少失敗的機會,並提供一些可以現在開始採取的積極行動。

  1. 沒有經營策略,拼命上架
  2. 一直追流量,沒有檢查流量品質
  3. 只會嘆業績不好,卻弄錯檢驗標準

讓網路商店經營失敗的盲點1:沒有經營策略,拼命上架

網路商店的一大優勢就是邊際成本近乎於零,你賣一百件商品跟你賣一萬件商品的成本並不會有什麼落差。所以很多人在剛開始開店的時候就會拼命的上架商品,想說「如果我上架一百件商品都沒有中爆品,上價一萬件就應該會中了吧,反正我到時候有出單再跟人家拿貨就好,也不用先囤貨」我們先不要論你上一萬件商品要花多少時間等等的問題,我先問一句PChomeSKU數(商品項目數量)超過200萬件,你是能賣得比PChome便宜還是能夠出貨出的比它還快?

當然,我們並不能說這個策略有問題,但必須要考慮其可行性,你想要搞這件事情也可以,如果你的產品數可以超過對方十倍,像是PChome200萬件,那你就賣2000萬件,那你就能夠壓制住對方 (但有沒有2000萬件商品的需求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但很多問題是看你怎麼切入,假設pchome有賣200種咖啡豆,那你就賣2000種咖啡豆,你去囊括市面上所有獨立咖啡館的豆子,讓你的網店成為台灣最齊的咖啡豆電商。這樣你就能夠吸引那些很喜歡嘗試新咖啡豆的消費者,這件事情是有難度但也是有市場的。像我就是一個很喜歡喝咖啡的人,我也很喜歡嘗試各家店鋪的咖啡,但是你也不知道這間店烘的會不會合你胃口,所以你其實很難直接去跟店家下單。因為你下個一兩包一定不會免運,而且如果不合胃口你就得喝個一兩個月給它消化掉。所以我的做法就是去固定的附近的幾間獨立咖啡店買咖啡豆回來煮,如果有機會去外縣市的時候,再特別去找當地的獨立咖啡館試口味。那對我來說就是有一個痛點是尚未被解決的,我想要喝別的咖啡店咖啡,但我不想要冒很大的風險。

好,我們再把問題拉回來,為何我會跟你說只做咖啡豆的Pchome,除了對於消費者來說會有「這間網店的咖啡豆品項是全台灣最齊的」的這種清晰認知外,你也更容易把力氣集中起來。舉例來說,我們要做網路生意基本上投廣告和做內容行銷就是兩個避不開的事情,那你如果同時要賣美妝、咖啡跟嬰幼兒用品,那你就一定要分開做這三類產品的行銷跟廣告,因為受眾的重疊幅度太小。那也就意味的,如果你有十萬的行銷資金,就只能分成各三萬三來打,但是外面專門做美妝的可能是一次拿一百萬來打,我們在本來資金就不比人家充足的情況下,還要再切成三塊,那你要打贏的機會就更渺小了

網路商店經營失敗的盲點1破解:專注在單種商品

所以說,專注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們要專注在自己的經營品項,並且做到最好,在你真的穩定收單之後在考慮開發新的領域。而這個新領域我也不建議你有太大的落差,就像是你現在在賣咖啡,然後突然說要開始賣海鮮,完全八竿子打不著關係呀。

更建議的做法是,你賣咖啡豆賣的不錯,然後可以開始嘗試賣濾掛咖啡、研磨咖啡或是咖啡器具等等的,屬於這個產品類再稍微外擴的商品,一步步的低調發育,把自己養大。而這個作法的最大好處是可以讓你之前經營的會員和品牌效益疊加,本來會買咖啡豆的人,就會關注咖啡器材,有時發懶也會直接用濾泡咖啡或是研磨咖啡來攝取咖啡因。而你過往經營咖啡豆電商的經驗也有很大一部分可以用在這些商品的判斷上,但如果你跑去賣茶葉,那又是另外的一個世界了。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要回到專精這件事情上,你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費者認為你是什麼,如果消費者認為你這裡是雜貨店,他就是會把你跟PChome來做比較,而如果消費者認為你是咖啡豆電商,那你的比較對象就是會那些只有十幾二十支豆子的獨立咖啡館。

讓網路商店經營失敗的盲點2:一直追流量,沒有檢查流量品質

很多人開始認真做網路商店也開始投廣告了,然後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他的廣告數字很漂亮,但卻總是沒有訂單。這裡必須要破解一個謬思,有流量並不等於有訂單。做流量這件事情就像是你去外面敲鑼打鼓,會吸引到其他人進來看你在搞什麼東西,但會不會買單還是要回到你的商品有沒有辦法吸引人,而且是吸引到對的人。如何找到對的人也建議你參考掌握想要跟需要,才是會員經營中把會員變成鐵粉的關鍵這篇文章。

而我們在思考這件事情的時候,有兩個思考重點,第一個是你引流的管道正確嗎?第二個是你有用正確的方式跟消費者溝通嗎?

第一個問題就像是你要賣茶葉,然後你跑去IG拍影片,一定還是會有觸及和曝光,但是IG裡面會跟你買茶葉的人一定不會比FB還來的多。第二個問題是你要賣茶葉,然後你一直強調這批茶葉多便宜,可以回沖多少次等等的,這些事情對於常喝茶業的人來說並不重要,他們更看重這批是哪裡來的茶,有怎麼樣的香氣等等的問題。

當我們這兩個事情都做對之後,你一定能夠有轉單的機會,如果還是沒有,那一定是你某一個環節做錯了,就像我朋友跟我說他們公司都是直接在賣商品,但現在觀看直播的人數一直不斷的在下降,那這個事情就應該要思考的點是,是所有的直播環境都不好嗎?還是只有你們家不好,如果只有你們家不好,又可能是哪個環節做的不漂亮,才讓直播效果不好?

網路商店經營失敗的盲點2破解法:直接問消費者

如果你們一直找不到答案,最簡單的解決方式就是問客人。對,這雖然是很不電商,但是卻是最有效的方式。這就像是你如果是開在學校旁邊的早餐店,在路口發DM會比你投放廣告還有校一樣,並不是說我們在網路上做生意就只能用網路上的這一套。你可以問問那些過往有跟你消費,但近期沒有的客人,為什麼他們最近都沒有跟你下單。每天問個一兩個,三十天後你就會有四五十個答案可以抽絲剝繭找出可能的方法了。

除此之外,也不要忘記提供簡易的方法給消費者主動聯絡,如客服專線、Line、電子信箱等等的方式,讓消費者能夠聯絡的上你。保持溝通的順暢,才能讓消費者在發生問題時能夠第一時間給予幫助。

讓網路商店經營失敗的盲點3:只會嘆業績不好,卻弄錯檢驗標準

「我已經開了半年的網路商店了,卻遲遲都無法收到訂單,那我是不是該放棄這個計畫?」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要先問一件事情,這半年內你的來客數有多少?註冊會員數又有多少?針對這些消費者,你有做出什麼挽留他的努力嗎?另外,你銷售的商品屬性是屬於高頻消費品還是低頻消費品?其實有非常多的事情需要考慮才能讓我們下判斷。

但我們在下判斷之前,可以很直接地跟你說,如果你在網路開店,初期沒有流量或是沒有訂單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這個就像是我家附近最近新開了一間飲料店,我們並不會馬上去買,而是等個三個月半年都沒有倒,我才會去買看看,其中的原因就是,我並不想當白老鼠,我也不知道這間店好不好喝,不買這間店我還是有旁邊的50可以買。注意到關鍵了嗎?關鍵點就在於消費者並不在意你這間商店,也沒有必要在你這裡購物,所以網站初期沒有流量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那你要怎麼讓網站有流量呢?用我剛才講的飲料店來舉例,你可以想辦法弄倒旁邊這間50嵐,讓想喝飲料的人只能在你這裡買。但這件事情很難啦,你可能會先被50嵐弄倒。那你還可以做的另一個方法就是推出優惠或買一送一的活動,吸引消費者來購買。這個就是很多飲料店在初期經營的時候會採取的作法,我藉由更便宜的價格或是更好的服務來取得早期使用者,並且透過一些策略讓早期使用者願意幫我做宣傳。那今天我們如果看到這間飲料店大排長龍,你是不是就會有想要喝看看的興趣,這個就是破解辦法。

網路商店經營失敗的盲點3破解法:重新思考銷售流程

回到原本在講的網路商店,我們在網站初期沒有訂單或流量的時候該怎麼做?當然就是想辦法找流量。而找流量這件事情最快的就是投廣告,廣告一投流量就會有,但是能不能夠把流量留下來還是要回到你的網站設計跟產品力。

假設我們的網站已經做到單日流量5000,卻還是無法收單,或是訂單數屈指可數,那就代表產品沒有受到市場的青睞,因為你如果可以做到日流5000就代表你的引流部分是沒有問題的,那有問題的部分就會是你的產品。

而如果你細心點就會發現,我在這裡一直都沒有提到時間。但是前面的問題是做了半年還沒有起色,感覺好像有點文不對題?其實不是的,是因為我認為時間在這件事上並不是一個很好的評斷標準,我們如果用電商的邏輯去思考,商品下單的平均轉換率是1%~5%,當然這個幅度也會因為你的產品來有所浮動,但是我們若是以轉換率1%來說的意思,就是每看過一百次這個商品的人會有一個人會買。那如果你這間網路商店的平均日流量就沒有超過100,那你的商品都沒有人下單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所以我才會說,在這件事情上,如果用時間做為衡量工具就不是很適合的方式。但這並不代表時間不重要,如果我們撇開季節性商品,你的電商日流量隨著時間不斷的下降,那就是一個警訊,代表一定是什麼地方出了錯誤。就像我前面提到的直播電商,他每日的直播觀看人數從三四百慢慢掉到五六十,但是其他家的直播觀看人數並沒有這樣下滑的狀況,那就代表你有某些事情做錯了,或是市場已經發生了某種變化,但你卻沒有發現。此時的時間就會是一個很重要的衡量標準了。

結論:網路商店並不神祕,只要破解這些盲點就不會輸

我們剛才歸納了四點在做網路電商容易犯錯的地方,這些事情其實歸納到最後還是要問的是「你有沒有辦法掌握數據」,而這個也是我們在做網路商店最容易犯錯的地方,也是很多商家做實體商店有聲有色,但一到網路開店就好像變成睜眼瞎的原因。能夠把實體店家經營的有聲有色的人,絕對不會缺少商業嗅覺或是頭腦,照理說跑來經營網路商店應該不會差才對。

但這些經營者往往會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我們與消費者之間的交易中間還隔著一片螢幕,這個也就代表你會有很多資訊會漏接。更具體的說法是,當你在門市迎接客人的時候,如果你是經驗豐富的店員,可以透過消費者的一舉一動和言語就能夠基本判斷這些消費者的購買力和經濟水準,進而做到客製化的溝通與行銷話術的展開。但是當我們透過網路進行銷售的時候,你就無法直接的觀察消費者,必須要間接的透過數據的方式去了解消費者。就像是消費者願不願購買就要看轉換率,消費者有沒有興趣就要看互動率、停留時間跟點擊率等等的。你過往依靠的直覺是藉由你的眼睛和耳朵去接受資訊,並且透過你的經驗做出判斷,而現在要做網路生意,你就要透過數據來做出判斷。如果對於如何做數據判斷不是很清楚,那我建議你先找一位合格的電商顧問,你可以參考電商顧問幫你節省更多經營電商的時間!電商顧問是什麼?從行銷到經營一條龍幫你處理好這兩篇文章。但除了這一點之後,做生意的基本邏輯還是一樣的,只要你習慣用數據說話就可以做出更好的成績。

在網路上面上架一百件商品的成本跟上架一萬件商品的成本是差不多的,但你如果想要在實體店面賣一萬件商品,你必須要請多少個店員和租多大的店舖和倉庫才夠?這個事情也是網路能夠吸引人的地方,很多厲害的小賣家只靠不到十個人就可以每月做到百萬甚至千萬的營業額,如果是實體店鋪,就算你有五倍以上的人力也不一定能做出這樣的成績。

但也像我們前面說的,有很多盲點是在經營商店的賣家不自知的,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有經驗的人來幫忙健檢,想要在網路賣好並不困難,不斷的檢驗自己的網站和產品並做好優化,你就一定能佔有一席之地,如果你想要知道更多的優化方法,也歡迎跟我們的開店顧問聯絡。他們都能夠跟你分享很多輔導店家的經驗,讓你花最少的力氣,賺最多的錢。

手機號碼,例:0912345678、市話,例:02-8751-8588#123